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天宫课堂”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开课

  如何用2米长的吸管喝果汁,水球如何在太空变“懒”?10月12日16时01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演示水球变“懒”等神奇现象   在约50分钟的授课过程中,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此外,航天员还重点介绍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展示了科学手套箱剪株操作。   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地面课堂专家也就有关科学问题进行认真解析。   此次活动,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设地面主课堂,在山东菏泽、河南郑州、云南大理分设3个地面分课堂,约40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   和学生一同观看直播的天津市和平区万全小学教师孙杰向媒体表示,“天宫课堂”让科学走进人心,也让科普课被重新定义。如果说浩瀚的宇审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空间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   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授课   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陈冬、刘洋和蔡旭哲顺利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正式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   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第二天,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而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对比前两次太空授课,此次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太空教师”刘洋授课中介绍道,问天实验舱睡眠区的方向和核心舱是不同的。核心舱横向,而问天实验舱则是纵向的。问天实验舱具备独立支撑乘组在轨生活保障能力,并且有完整的控制系统,如果天和核心舱遇到紧急情况,问天实验舱可以作为整个空间站的核心接管控制。   她还介绍称,问天实验舱内的生命生态实验柜是以生物个体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平台,实验柜由一个个像小房间一样的模块组成,每个房间对应不同的研究对象,就仿佛是动植物的太空旅馆,这个实验柜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未来在月球乃至火星实现长期生活。   “太空教师”的活动范围更大   “天宫课堂”的“讲堂”在以往天和核心舱的基础上,新增了问天实验舱,意味着“太空教师”的活动范围更大,但同时在直播当中用到的摄像机机位和保障设备也变得更多,地面调度操作更加复杂。   据介绍,“天宫课堂”的直播信号主要通过“天链”中继卫星回传到地面。在这次的太空授课中,飞控团队首次采用了双中继卫星分别跟踪的方式,确保图像话音稳定回传。中国军网就此披露称,在约50分钟的授课中,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调用“天链一号”03星和“天链二号”01星,为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提供天基测控与数据中继服务,搭建起天地往返的“信息天路”,实现地面与舱内航天员之间话音、图像的双向传输,为“太空授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支撑。

发布日期: 2022-10-17

文章来源: 新浪科技

出处:

整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