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MCU市场报告》市场规模、厂商排名、价格、发展趋势......

MCU市场规模


分别从MCU行业中两个重要的调研机构数据(IC Insights和IHS)来看MCU市场的规模。

IC Insights
根据IC Insights的预测,到2020年MCU市场将创下历史新高。经过近几年的价格下滑,MCU平均销售价格预计会上涨,有助于销售额达到新高。虽然未来五年增长总体放缓,但MCU年收入仍然会创新记录。2015年MCU销售仅增长不到半个百分点,创下略超159亿美元的新纪录,MCU出货量却增长了15%,全球MCU出货量达到了221亿的历史最高峰。智能卡MCU和32位机的设计带动了出货量的增长,这也使得MCU平均售价下降了13%,在2015年达到了历史新低0.72美金。过去的三年中,价格的下降尤其是32位MCU,拖累了MCU销售增长,但平均销售价格在2015年-2020年期间预计会稳中上升,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同比增长1.6%,而2010年到2015年期间年均下降率为-7.7%。


尽管平均销售价格下降预计会结束,但MCU出货量增长速度会远低于过去十年前五年,主要原因是智能卡MCU增长放缓和因物联网IC库存收紧。 IC Insights预测2016年MCU销售额将增长至2016年的接近166亿美元,比2015年的159亿美元增长4%。MCU出货量预计增长2%达到224亿美元,整体MCU的平均销售价格预计增长2%今年达到$0.74美元。2015年至2020年,MCU销售预计年复合增长率5.5%在最后一年接近209亿美元。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MCU销售额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9%。

预计到2020年MCU销售额将不会出现下滑。2016年至2019年期间(预计销售额增长9%),整体MCU收入增长预期将逐渐加强,而后再回落至2020年的4%增长率。目前MCU的出货量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是3.9%。

到2020年MCU单位增长放缓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智能卡市场的成熟,近年来,这一市场占据了微控制器出货量的近一半,占总收入的15-16%。 到2020年,智能卡MCU占微控制器总出货量的38%,销售额的12%左右。

IHS


--------------------------------------------------------------------------------

MCU主要厂商排名


IC Insights 
2016年NXP收购Freescale成为第一MCU供应商。虽然微控制器的整体增长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在摇摆不定,但MCU仍然处于物联网、汽车、机器人、嵌入式应用和其他新兴系统巨大增长的中心。主要的MCU供应商一直在改进他们的产品组合以应对这些关键市场。部分改进过程包括合并和收购竞争对手以便迅速立足这些发展中市场。

IHS


--------------------------------------------------------------------------------

MCU发展趋势


市场需求的发展带来了MCU应用的普及,随着产品智能化、万物互联需求的发展,也必将带来MCU销售的增长。市场需求的发展也促进了MCU产品功能不断地改进、性能不断地提高。通用MCU产品做“加法”,通过增加外设满足越来越多的不同的市场需求,现在的MCU基本可以满足大多数应用对MCU外设的需求。而一些专用MCU做”减法“,通过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外设,增加一些特定的功能,满足某些市场应用的需求,比如,集成有无线射频的MCU等。

超低功耗
芯片工艺技术的进步使得MCU的功耗大大降低,行业也在向着节能降耗继续发展。而对超低功耗MCU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随着对电池供电应用以及无线连接技术的重视,一节电池往往要求工作几年,有的甚至要求工作十年,超低功耗MCU是最基本的要求。更多超低功耗MCU资讯,可参阅 《超低功耗MCU报告》

物联网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Inc.的一份报告,到2022年,全球物联网MCU市场预计将达到35.6亿美元。 ARM公司的预测:到2035年,物联网提升全球GDP:每年5万亿美元; 到2035年,物联网模块和数据服务的年度支出:每年1万亿美元;2017年至2035年期间物联网连接模块的累计支出:7500亿美元; 2017年和2035年之间建立的物联网设备数量:1万亿

新的应用推动着MCU在物联网行业的应用发展,也是MCU一个很重要的增长领域。物联网应用中的通信连接、智能传感器等都是主要的应用形式。人常说物联网是“碎片化”的。其中一方面是物联网的规模比较分散和标准不统一。而另外方面看,物联网需要的多样化市场需求也决定了所谓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市场需要整合统一的物联网标准,或者是融合各种技术的标准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这也为MCU的新产品定义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机遇。

ARM公司推出了WPAN的Cordio无线IP解决方案,集成蓝牙5和IEEE 802.14.4-2006标准的超低功耗CMOS无线IP产品,可以实现一个MCU产品支持多协议栈,如蓝牙、Zigbee、Thread以及基于802.15.4的各种通信协议。Silicon Labs也推出了支持2.4GHz和1GHz以下的多种无线通信协议的MCU产品,支持Zigbee、Thread、蓝牙、Sub-GHz等各种通信协议。


--------------------------------------------------------------------------------

MCU市场价格


半导体技术的进步使得MCU产品价格越来越低,下面是对主流的8位和32位MCU产品市场平均价格空间做了一个简单的说明:


低配的8位MCU价格已然突破了0.15美金(汇率若按6.5计算,6.41.170.15=1.12含税人民币),主流的8位MCU价位基本在0.15~0.6美金。主流的32位MCU市场平均价格一般在2美金左右。市场主流的ARM Cortex-M0的MCU产品平均价格一般是在1美金以下,在同核多供应商竞争的格局下,基于ARM Cortex-M0的32位MCU平均价格还是会继续下降,低配的基于ARM Cortex-0 32位MCU已经降到了0.3美金。

2017年 ARM公司DesignStart的项目对ARM Cortex-M0/M3内核免授权费,大大降低了MCU开发者的开发费用,利用现有成熟的IP快速设计产品。这必然带来MCU产品设计者的增加,进而32位MCU的价格竞争也势在必然。

智能硬件、物联网等新兴的市场也带动了中国MCU市场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新的MCU供应商,给MCU市场带来了竞争,也为中国MCU注入了新的活力。


--------------------------------------------------------------------------------

MCU主要厂商

欧美系:NXP Semiconductors,Microchip,STMicroelectronics,Infineon,Texas Instruments,Infineon,Texas Instruments,Cypress,Dialog Semiconductor,Silicon Labs,Maxim,Nordic Semiconductor,Maxim,Nordic Semicoductor,Analog Devices,Inc,EM Microelectronics.

日韩系:Renesas,Toshiba,ABOV Semiconductor Co.,Ltd.

台湾系: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泰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松翰科技(股)公司,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凌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笙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远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佑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十速科技,九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陆系: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芯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宏晶科技有限公司,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芯圣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微半导体有限公司,深圳市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智想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山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宏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希格玛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上海灵动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旦未带你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晟元数据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致象尔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市汇春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华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锦瑞科技有限公司,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卓荣集团,北京晓程科技股份哟选公司,上海云间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芯盈速腾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微盟电子有限公司,厦门联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泰凌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爱普特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航顺芯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佛上华芯微特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ARM Cortex-M内核的中国MCU厂商
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贝特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灵动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致象尔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山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晟元数据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华芯微特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锐能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航顺芯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北京芯盈速腾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云间半导体科技桂芬有限公司,杭州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MCU IP的厂商
杭州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

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18-02-26

文章来源: 环球表计

出处: 王志杰

整合编辑: 国芯网